江南士紳最大誤判:錯把滿清當成第二個蒙元

2025-05-20     花峰婉     反饋
4/4
他們以為等來的會是滿清統治者讓其繼續治理江南,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剃髮令。

待反抗者被殺盡,剩下的江南士紳以為只要剃了頭就能繼續過舒服日子了,但緊接著就是一套「江南三大案」的小連招。

滿清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讓江南士紳們明白了他們不過是一群有錢一點的肥羊。

三藩之亂期間,出於對錢的需要,清廷與江南士紳之間的關係有所緩和,但雍正皇帝繼位後,馬上就是「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滿清的統治不但不像蒙元,甚至可以說正好是蒙元的反面。

蒙元統治的總基調的是粗獷,除了稅收和軍事,其他事務扔給地方自治,但滿清卻不同,其極端追求實際控制,每一個地方的軍事部署、人事任命和稅收事宜,滿清都恨不得一桿子插到底,留給江南士紳們的可操作空間根本就沒有多少。

江南士紳們為何會失算?滿清為何沒有成為第二個蒙元?答案一半在滿清政權身上,另一半則在江南士紳群體身上。

崛起於蒙古草原上的蒙元政權是一個純粹的遊牧政權,其組織架構形態也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游牧民族的傳統:權力分散,管理隨意,包稅制度。

同時,蒙古人征服亞歐大陸的過程又太過順利,打下的地盤太大,所用時間又太短,他們沒有時間去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只能通過間接統治的方式實現對如此廣大疆域的控制。

而滿清則不同,其是一個農耕、漁獵、遊牧雜糅政權,在白山黑水之間的一次次慘烈戰鬥中,為了以更小的體量抗住巨無霸大明的一次次打擊,滿清統治者總結出了一套集治軍與治民為一身的高效組織模式:八旗制度。

八旗子弟不僅是打仗時候的先鋒,也是平時的治國班底,有了各地八旗子弟坐鎮,江南士紳們手上並沒有多少籌碼可以跟滿清談判,至於錢,從滿清定鼎天下的那一刻起,江南士紳們的錢就已經在人家滿清口袋裡了。

江南士紳們認為自己很重要,但在有八旗作為班底的滿清眼中,他們一點都不重要。

說完了滿清政權的原因,再來看看江南士紳群體自己的原因,他們遭遇悲慘命運的最重要原因是:跪的太快了。

有一點非常重要:所有的統戰價值都是打出來的,如果還沒開打就選擇跪下,那麼你的統戰價值就幾乎是零。

第一次金蒙大戰時,蒙古人奉行依舊是傳統游牧民族的劫掠、屠城的習俗,在華北地區進行大肆燒殺搶掠。

蒙古人的彎刀砍碎了金國在華北地區的統治,但見識了蒙古人兇殘的當地漢人群體卻開始聚族自保,自發組織武裝抵禦蒙古人的進攻。

後來木華黎南征時,漢人地方武裝抵抗尤為激烈,木華黎不得不改變政策,對漢人地方武裝進行拉攏,這些被拉攏的漢人地方武裝得以在蒙元政權內部繼續管理華北地區,並最終演變成一個特殊的群體:漢人世侯。

至於蒙古征宋時,釣魚城官兵以蒙哥大汗的腦袋向蒙古人宣誓:想要完全以武力拿下南宋得付出無比慘痛的代價。

釣魚城的堅守,襄陽的鏖戰,為南宋政權打出了巨大的統戰價值,看在這份統戰價值的份上,蒙元統治者才會以優厚的條件去與南宋的士大夫集團做交易。

江南水鄉里的士大夫沒看過釣魚城下的刀光劍影,但這些刀光劍影卻與他們的命運息息相關。

所有人都會高估自己的重要性,在得到蒙元政權的優待後,江南士紳們會自動認為自己之所以被優待,是因為自己有錢,自己有文化,總之是自己重要,但滿清卻用鐵拳讓他們明白,重要的不是他們,而是那些能夠進行抵抗的人。

多年以來,江南士紳們自認為是自己創造財富供養了朝廷,殊不知他們才是被供養的那一方,江南士紳們自認為是靠自己吃飯的國家機器,恰恰是他們能不斷賺錢的保障。

當他們不願意向國家機器中繼續投錢,國家機器也就毫無疑問地會不再為他們提供保護。

當江南士紳們千方百計少繳稅,不繳稅時,不知他們可曾想到,那群昔日被自己鄙視的,經常被拖欠軍餉的大頭兵們,日後會在剃髮後搖身一變成為漢八旗,這些人來到江南時,要錢的方式可不會像昔日大明那樣文雅。
奚芝厚 • 316K次觀看
舒黛葉 • 45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福寶寶 • 52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喬峰傳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38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