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2025-07-11     花峰婉     反饋
2/3
對於阿巴亥來說,送來弓箭不只是提醒「你該殉葬了」,更是毫不掩飾的政治信號:你和你的兒子,從此不能成為威脅。

那一夜,阿巴亥不曾言語。她已看透皇太極的盤算。也許她想過抗爭,但她明白,無論她說什麼,做什麼,已經無法扭轉命運的車輪。即便她留下來,也只會讓兒子們更早陷入險境。

天未亮時,她悄然梳洗整衣,自縊身亡。她的身邊,兩位陪嫁庶妃也選擇隨行。後人稱之為「自願殉葬」,但真正的故事,無需多言。

皇太極收到消息後,並未震驚,也未悲傷。他只吩咐:厚葬。隨後派遣軍士守靈,調撥三旗護送靈柩回歸盛京安葬於福陵。所有的安排,井井有條,幾乎像早就寫好的劇本。

至此,威脅已除。皇太極再無後顧之憂。

而更深遠的影響,則種下於那一夜的沉默之中。多爾袞從此沉鬱寡言,心志冷峻。十數年後,當他輔佐順治登基,攝政天下,他第一件事,就是為母親平反,追封阿巴亥為皇后,併入太廟。那張當年夜裡送去的弓箭,終於在另一個時代,被另一種方式所回應。

兄弟聯手是假,奪權為實

阿巴亥殉葬之後,皇太極迅速展開下一步計劃。他清楚,這只是開端。真正的難關,是如何從諸王之中突圍,穩穩拿下大位。而他選擇的第一步,不是稱汗,而是「合議」。

他主動提出由四大貝勒共同掌政,分別是自己、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這三人手握重兵,若貿然對抗,必引內亂。但共治是假,分權是假,皇太極真正要做的,是借「團結」的名義,逐個擊破。

他先從阿敏下手。阿敏桀驁不馴,兵強馬壯,自視甚高。皇太極派他駐守遼西,名為領兵擴疆,實則遠調離心。果不其然,阿敏在西線獨斷專行,被人揭發擅自撤軍、縱兵擾民。皇太極順勢聯手代善,將阿敏定罪削權,送去軟禁,從此退出權力中樞。

下一步,是對莽古爾泰的清算。這個人性格衝動、剛愎自用,最容易激怒。他曾在政務中公開頂撞皇太極,甚至對其發號施令。皇太極一面裝作順從,一面在議政王會議中記錄其「言語不敬」。機會一來,他將舊帳一併抖出,以「誹謗君上、擾亂法度」為由,剝奪其權柄,實則廢為傀儡。

到了這一步,四貝勒制名存實亡,只有代善尚存。但代善年長且穩重,眼看局勢大勢已去,也只得默認皇太極執政。皇太極給他高位榮譽,封其「禮親王」,但權力實權早已收歸自己。

除了削弱三貝勒,皇太極還極力扶植「新人」。他開始重用一批與自己非親非故的年輕旗主,如索尼、范文程等文武之才。這些人過去不得志,現如今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他們成了皇太極的耳目、爪牙和羽翼。

與此同時,皇太極大刀闊斧重構軍制。他把原屬各貝勒的兵馬按「旗」重新整編,八旗中正黃、鑲黃劃歸皇太極直轄,白旗調入次子豪格掌控。至此,軍隊歸於「皇汗」一統,貝勒的旗營體制被徹底打破。
呂純弘 • 55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呂純弘 • 151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管輝若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管輝若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管輝若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29K次觀看
呂純弘 • 22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