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2025-07-11     花峰婉     反饋
1/3
1626年秋,開國之君努爾哈赤,在與明軍鏖戰多年後,悄然辭世。

可就在這天晚上,一件令人震驚的事發生了。繼位未定,靈前未寒,皇太極卻向他的繼母——36歲的阿巴亥——送出了一張弓和一壺箭。熟知女真舊俗的人立刻明白,這不是普通的致敬,而是一道生死訣別的「命令」。這場葬禮上的權力操作,悄無聲息,卻波瀾驚天。

帝國巨人的沉默離去

1626年8月的一個清晨,遼東大營外悄然無聲。後金軍帳中,一名老者靜靜地躺在榻上,氣息已斷。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一手締造後金的奠基者,鐵血的軍事統帥——努爾哈赤。

他的一生幾乎就是一部戰史。從統一女真,到十六旗制度的確立,從數十次南征北戰,到建立盛京行宮,他以驚人的魄力和手腕,讓後金從部落聯盟一躍而為割據一方的軍事政權。但誰也沒想到,那個在寧遠之戰中被炮彈所傷、強撐多日的雄主,竟會以如此突然的方式離世。

努爾哈赤病逝的消息,並未第一時間對外公布。大帳內,皇太極站在父親遺體前久久不語。他知道,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告別,而是一道將生死、權力和未來劃分界限的門檻。外面的大旗還在隨風獵獵,諸王貝勒未聞噩耗,整個政權機器卻已經開始悄然運轉。

按照滿洲傳統,汗王駕崩後,所有八旗首領需共商國事,推舉繼任者。然而此時的皇太極還只是努爾哈赤諸子中的第四子,並不具備絕對優勢。代善年長、阿敏勇武、莽古爾泰跋扈,且各自掌控旗營,不容小覷。他若想掌權,必須一邊穩住兄弟,一邊迅速樹立威望。

他沒有急於自立為汗,而是採取迂迴策略。他先是勸說三大貝勒共同維穩大局,暫不明言繼承之事,只言「先安眾心,再定汗位」。與此同時,他暗中召見一批中下層旗主、將領,以平素建立的人脈迅速收攏人心。

此舉雖非高調,卻極具深意。他深知,此時最忌諱的是倉促稱汗激怒諸貝勒,更忌諱獨斷專行引發內亂。相比之下,先營造「共治」假象,再圖後計,才是上策。

但局勢之下,不只是八旗首領是變數,更大的威脅,來自皇宮深處。

一箭封喉,弓影掩殺

努爾哈赤死後,真正的博弈才剛開始。很多人將目光投向了皇太極,但他第一時間關注的,卻是另一個人——阿巴亥。

這位女人不同尋常。她是努爾哈赤生前最寵愛的妃子,年僅三十六歲,容貌尚佳,更重要的是,她是三位皇子——多爾袞、阿濟格和多鐸的生母。在男系繼承仍未確定的情況下,她和她的三個兒子無疑是皇太極最大的威脅。

尤其是多爾袞,天資卓越,頗得努爾哈赤寵愛。他雖年幼,但出身顯赫,加上阿巴亥在宮中多年積累的威望,已隱隱形成一個小型的政治團體。若待其成年,皇太極難保王位不被撼動。

於是,一場無聲的肅清開始了。

當天夜裡,皇太極命心腹將一張弓和三支箭送往阿巴亥的寢宮。這個舉動,在表面上似是遵循滿洲舊俗——妃子隨汗而去,應有「弓箭為信」,以顯忠貞。實際上,卻是一道無法抗拒的逼令。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54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呂純弘 • 151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管輝若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管輝若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管輝若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29K次觀看
呂純弘 • 22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