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宋徽宗詔書才知道:八十萬禁軍教頭地位有多高?林沖官居幾品?

2025-05-22     花峰婉     反饋
1/3
看宋徽宗詔書才知道:八十萬禁軍教頭地位有多高?林沖官居幾品?

宋朝有沒有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是正規軍官還是外聘武術教練?如果林沖是軍官,那麼他相當於什麼品級?這三個問題,很多讀者都很感興趣,但又往往會被一些不太嚴謹的網文帶偏。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宋朝不但有八十萬禁軍,而且有時候禁軍數量還不止八十萬,這也是宋朝的獨有的怪相:「中央軍」的數量超過了地方軍的總和,這一點連老蔣都沒有做到——老蔣時期,桂系、川軍、滇軍、廂軍、晉綏軍、馬家軍,都沒有真正納入老蔣統治範圍,說好了是「聽調不聽宣」,說不好聽點就是諸侯割據各自為政,軍閥們自己收稅招兵製造槍炮彈藥。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杯酒釋兵權,留下了「強幹弱枝」的治國方略,由皇帝直接管轄的禁軍數量遠超廂兵(地方部隊)、土兵(上長下短,不是士兵而是民兵)總和,有時候甚至是廂軍的二倍,這一點在《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禁軍上)》中有明確記載:「慶曆之籍總一百二十五萬九千,而禁軍馬步八十二萬六千。」

慶曆是宋仁宗的年號,宋仁宗時期數十年不見烽煙,但禁軍數量卻超過八十萬,其前其後全國軍隊數量有增有減,但禁軍一直保持著數量和裝備上的絕對優勢。

禁軍數量龐大,自然不能都駐紮在京城,京畿和邊境,也有大量直接歸朝廷指揮的禁軍,宋徽宗崇寧元年十月樞密院申請軍費的報表顯示,京東西、河東北、開封府駐紮的禁軍馬步軍五萬人,用緡錢二百八十萬有奇,同年十二月,趙佶下詔:「四輔屏翰京師,兵力不可偏重,可各以二萬人為額。」

京畿地區駐紮八萬人,趙佶還覺得這已經夠少的了,此前開封府禁軍六萬二千人,京東五萬一千二百人,駐紮在京城裡禁軍主要歸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合稱殿前三司),僅殿前司就有六十指揮,每指揮五百人,合計三萬人,這樣看來,所謂的「指揮使」,也就是管五百人的加強營營長而已,高俅應該就是殿前司都指揮使,他的兩個副手是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

殿前三司各有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一人,三三見九,合稱「殿前九帥」,統歸殿前司都點檢和殿前司副都點檢統轄,趙匡胤就當過後周的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宋朝有八十萬禁軍確切無疑,那麼禁軍教頭的地位有多高,我們也可以從宋徽宗的詔書中找到答案。

有人說宋朝禁軍教頭有數百甚至數千,就是低級軍官甚至可能連軍官都不是,持這種說法的人肯定沒看過《宋史》,在這方面他連趙佶都不如——趙佶雖然是個痴迷於花石和書畫的昏君,但他卻知道教頭的重要性,他在大觀(趙佶的第三個年號)元年(1107年)四月下詔:「諸軍事藝生疏精熟不同,非獨見將官訓練優劣,實亦系教頭能否。」

樞密院接到詔書後,馬上「請委逐路提舉訓練官妙選精熟教頭,二年一替,若能訓練精熟,然後推賞。」

宋朝禁軍教頭不是誰都能當的,而且也不是鐵飯碗,兩年一次的考核不過關,就會被剝奪教頭頭銜而回到原部隊——禁軍教頭是從各地(包括京師)禁軍中挑選出來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凡禁軍教頭二百七十,都教頭三十,使臣十。弓以八斗、九斗、一石為三等,弩以二石四斗、二石七斗、三石為三等,馬射九斗、八斗為二等,其材力超拔者為出等。當教時,月給錢三千,日給食,官予戎械、戰袍,又具銀楪、酒醪以為賞犒。」
1/3
下一頁
奚芝厚 • 315K次觀看
舒黛葉 • 45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福寶寶 • 52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喬峰傳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38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