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最熱夏天」乾隆八年:華北高溫 44.4℃,三個月熱死超 20 萬人

2025-07-10     花峰婉     反饋
1/3
乾隆八年 「史上最熱夏天」:華北高溫 44.4℃,三個月熱死超 20 萬人

《——【·前言·】——》

乾隆八年(1743年)那個夏天,華北火爐模式開啟——北京氣溫飆到44.4℃,酷熱持續三個月,至少1.1萬人熱死京城,整個區域高溫災害可能導致超20萬人死亡。這可不是新聞誇張,而是真刀真槍的氣候災變對社會衝擊。

大清盛世的「蒸籠日」,北京高溫達44.4℃

從五月末開始,華北就陷入「蒸籠日」模式。清實錄上寫得直白:「京師五月末以來,天氣亢旱且酷熱蒸騰,甚於往歲」。地面猶如鐵板燒,磚瓦一碰就黏手,行人見影就想逃。

這種熱度可不只是主觀感受。7月25日下午3:30,北京測得35.5度拉謀氏溫標,折算等於44.4℃!拉謀氏是當時歐洲最新科學計算,比咱後來普及的攝氏度還准。從7月20日到25日,北京每天都破40℃,絕不是個別幾天失溫,而是真正「連續高溫地獄模式」。

不僅北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全線暴走式「燃燒」。天津縣誌里寫著「土石焦化,房瓦融化」,高邑縣誌里說「牆壁重陰亦炎如火灼,人多渴死」。那是什麼概念?現在北京40℃就全國熱搜刷屏,而那時的40℃連空調都沒得插,熱到扇子都自嘆不如。

乾隆皇帝都看不下去,不僅自己批罪己詔,還派人設涼棚發藥丸、津貼銀兩救災。清實錄明確寫到:「著賞發銀一萬兩於九門...置冰水藥物防病」,這在清朝盛世中算得上少見的緊急救援。

皇宮裡五口冰窖、十萬塊冰,已經撐住權貴降溫。但百姓就沒那麼幸運了:「行都斗水百錢、杯水十錢」的市場狀況反映了水比油貴。一斗水相當於現代百元人民幣,這可不是誰想涼快就能涼快的事。

草木也頂不住,樹木葉片發黃,枝條垂死街頭。《北京志》中說:「樹木向西南多死」,那些不是秋葉,是被熱氣蒸煮後的慘狀。沒有冰箱,蔬果爛得比今天不冷藏還快,市場變化讓老百姓連吃個菜都成奢求。

這一切還只是氣溫層面,酷暑背後的乾旱更加苛刻:無雨旱情加劇,農田開裂,河道乾涸,《天津縣誌》稱「河水也近斷流」。若糧食減產加上死亡人群不斷增加,社會結構被撕裂是必然。

酷暑場景不只是文字:好幾個地方志里記載「道路行人多有斃者」、「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連來京趕集的商人都熱死,這等熱浪放到現代也絕對得上熱災災難級別。

三個月熱浪下的諸省死亡,超20萬人喪命

華北上萬死亡只是開始,這個解碼的區域組成大版圖。北京死1.14萬人不假,但那不代表災情被限在京城。統計口徑不一,但民間志書、醫生記錄交相輝映——全區死亡人數估計超過20萬。

宋君榮在他的氣象筆錄中提到:僅7月14日至25日,北京城與近郊就死了11400人。太恐怖了,十二天就死掉一城人。這還是只算死於熱症,不包含冷藏食物中毒、缺水缺糧後來健康倒下的。

地方志記載不手軟:《高邑縣誌》說「薰熱難當,牆壁重陰亦炎如火灼,人多渴死」;《浮山縣誌》記「浮人在京貿易亦有熱斃」;《天津縣誌》聲稱「人多熱死,土石皆焦」。這些記錄拼起來就是一幅悲愴圖景:死於酷熱、缺水、營養不良、脈搏衰竭、痢疾愈演愈烈。

民間傳奇更讓人心碎:一染坊主人為保活命的面料天天挑水降溫,自己挑累中暑而亡;妻兒奔喪再中暑,接連喪命……這家不到三口,竟連累全家覆滅。屍體隨便埋,沒人有力氣去收,巷尾巷口充滿瘴氣與悲涼。

社會秩序也崩:商行停運,手工業荒廢,驛站斷貨。救援物資無法及時到達鄉村,百姓只能靠自己或鄉親互助求生。很多人被曬得脫水暈倒,救護站和寺廟自動收容過多人。

官府雖然設涼棚、發藥、銀兩救濟,但人數太多,加之地方科層懈怠,執行難度極高。救命藥丸、淡鹽水、掛涼棚對症有限,這是命懸一線時的保命操作,好比今天的救護車和急診室——有用但資源有限。

暑熱影響還反噬社會資源。大量勞動力死亡後,地里無人翻地,秋收難以為繼;徵稅人口減少,公糧不足,可能導致地方財政赤字。乾隆朝在這一年後續修了省庫帳本,應對後續災害補貼安排,但補救只能算「堵洞」,救命不救命。

醫書也說那年「無夏」,但不是1816年那種冷夏,而是熱暈死人潮。古氣候學家指出,1743年那場熱浪是近700年最嚴重一次極端高溫事件,不僅靠人力還能救。

比起現代四五月份幾個熱死新聞,這次熱浪影響持續三個月、跨區域、死亡占比極高,是古代典型大災荒式事件。不誇張地說,這是「史上最熱夏」,而它造成的死亡規模也超出了「熱災」範疇,變成系統性社會病理

政府應對與民間求生——熱浪下的救賑競賽

熱浪一來,無差別烤人。乾隆帝在高溫壓力下終於坐不住,下令實施一系列救災舉措。通報、拉網、看乾旱、派遣行役,集中抗擊「威暑」。官方檔案記載:「五月末以來酷暑異常,命設涼棚於九門,發銀一萬兩,分發清涼藥物於京師百姓」。這是帝王第一次公開說「我挂念你們」,也算實操層面出手。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54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呂純弘 • 151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管輝若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管輝若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管輝若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29K次觀看
呂純弘 • 22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